零陵:精准对接 破解用工就业“两难”
今年以来,零陵区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精准对接与创新服务模式,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与群众“就业难”问题,实现了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的双向共赢。
今年以来,零陵区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精准对接与创新服务模式,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与群众“就业难”问题,实现了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的双向共赢。
事件核心:2025年10月,湖南永州零陵区公务员唐某某因连续旷工超15个工作日且失联,被当地公务员局依据《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第五项规定辞退,公告送达相关通知,该事件因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固有认知引发全网关注 。
“感谢邮储银行的国债宣传,这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全面地了解国债知识,建议以后多开展类似活动,让我们老百姓可以了解更多金融知识。”永州市零陵区神仙岭社区李先生对送国债知识宣传进社区的邮储银行零陵区支行的工作人员称赞道。
但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用户一旦深陷其中,就会被层层诱惑:充值、拉人头、投资、复投……目前,贵州省、湖南省多个市县密集发布了关于“凤凰潮”的风险提示,部分机构还在线下展开针对“凤凰潮”的反诈宣传活动。
提到“中风”,你是不是先皱起眉头?别怕!今天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用聊天的方式把中风聊透,原来它就像身体里的“小插曲”,只要懂它、防它、科学应对它,日子照样能过得有滋有味~
“感谢社区牵线搭桥,让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这份工作,每个月有3000多元!”不久前,居住在零陵区朝阳街道老渡口社区桃江安置小区的唐女士在当地社区的牵线下,在零陵高新产业园找到一份工作,工资不错还可以照看老人,为她解决生活后顾之忧。
近年来,永州市零陵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搭建“就业桥”,破解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题,以就业稳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湖南永州零陵区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积极搭建“就业桥”,着力解决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题,以就业之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五常90后农民种300亩水稻年赚7.2万元,还得算上一家三口人工成本;内蒙古呼伦贝尔2024年大豆亩均净利润-120.15元,玉米亩均净利润仅138.92元。个体农民“种粮不赚钱”的现实,与合作社机械化耕种的红火形成鲜明对比,叠加国家精准补助,这并非偶然
为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古城零陵装扮一新。从景区到学校,从广场到主干道。鲜艳的五星红旗、生动的花卉造型,不仅扮靓了零陵的大街小巷,更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红网时刻新闻9月29日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精神,系统提升全区护理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水平,零陵区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于2025年9月27日至28日,在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综合楼6楼大
三年前,刘老板的商店还只是零陵古城里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商铺,因资金短缺,常年只能维持基本运营。转机出现在今年,邮储银行零陵区支行客户经理在古城走访时了解到他的情况,为其量身制定融资方案,成功发放30万元贷款。“多亏了邮储银行的贷款资金,我成功完成了店面设备和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零陵区就围绕新形态就业群体需求搭建服务桥梁,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工就业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灵活就业人员“找活难”与企业“用工急”的双向难题,为区域就业市场注入强劲活力。
“千年修来同船渡,万世修来共枕眠,夫妻走到一起是千万年修来的缘分,不能因一些纠纷就闹离婚,这样对父母、孩子都不好,双方都要相互谅解。”近日,零陵“黄桂云妇女微家”成员通过耐心劝解一对闹离婚的乡村夫妻,使他们重归于好。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湖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湘人社发〔2025〕1号)等文件精神,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4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
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35周岁及以下(即在1989年9月23日至2007年9月23日期间出生)。具体岗位的年龄要求以招录岗位表为准;
当前,晚稻处于抽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紧要的时期。连日来,零陵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晚稻“一喷多促”喷施作业,同时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分类指导,为秋粮丰收提供科技支撑。
香零山村位于零陵城区东南郊、潇水河畔,辖8个村民小组、237户957人。该村通过流转土地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起1300余个蔬菜大棚,发展无公害有机蔬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带动全村200多户实现订单生产。
9月17日,零陵区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举行。永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段周权宣布活动启动,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唐基归出席并致辞,副区长蒋军民出席活动。
养殖大户唐乃军承包了100多亩农田发展“稻鱼共生”生态种养,实现鱼粪肥田、鱼稻共生、粮鱼双赢。“通过‘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每亩稻鱼综合收益近3000元,比传统水稻种植高出约1500元,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唐乃军说。